精準醫療病友故事:與甲狀腺癌共存的二十年

病友故事

2024-12-16

近年來,談到癌症治療,許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但在實際的治療情況中,不是每一種癌症都能用同一套方式處理;「精準醫療」之所以受到矚目,正是因為它給予病患一個找到更個人化的治療方案的機會。這段影片記錄了 Catherine面對甲狀腺癌並經歷二十年抗癌歷程的故事,故事中描述了精準醫療與癌症基因篩檢如何在她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初診與第一次手術:故事的開端

故事的開端,可追溯到 2005 年的一次全身健康檢查。那時,Catherine 在甲狀腺部位發現一個腫塊;醫師進一步檢驗後,確定是惡性的甲狀腺癌。2006 年,她進行了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初期,「維持穩定」是共同的目標,然而癌症卻沒有因此停止腳步。

肺轉移的陰影

時間跳到 2014 年,Catherine 在健檢時自費做了 CT,竟發現雙肺出現許多「白點」。Catherine 的主治醫師建議先以「肺轉移」方向處理,暫時不做侵入性切片。於是,在 2018 年左右,她開始嘗試第一與第二種的標靶藥物,但卻逐漸出現副作用。

精準醫療的加入:基因檢測與個人化治療

因肺部白點持續變化,且血液基因檢測(俗稱液態切片)無法檢出關鍵突變基因,Catherine 不得不進行肺部切片。在取出腫瘤樣本後,透過組織基因檢測成功找到了「變異基因」,並且配對到能針對這個基因進行治療的標靶藥物。

這個關鍵轉折的治療方案正是「精準醫療」的展現:先利用腫瘤切片進行基因定序,再根據基因突變的特性,量身打造或篩選適合的藥物。短期內,Catherine 的腫瘤獲得抑制,副作用也減少,不再像以往「散彈槍式」的用藥方式,對身體造成傷害。

與癌症的「和平共存」

影片中把抗癌比喻成「戰爭」:醫師是軍師,影像學是戰場雷達,基因檢測則像情報單位,幫助她了解「敵軍」的動向與弱點。經過多番療程的洗禮,Catherine 依舊保持積極正面的心態,她期待最終能「消滅所有的腫瘤」;即便真的無法根除,她也要跟癌細胞「和平共存」,不讓病情阻礙她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從未知到把握

縱觀整個故事,Catherine 走了近二十年抗癌路,正好映照出癌症治療技術的演進:從傳統手術、到泛用型標靶藥物,再到今天結合基因檢測的精準治療。這個趨勢不僅改變了臨床治療模式,也代表了癌症醫療下一階段的全面提升。

對醫患雙方來說,精準醫療的核心在於「找對方法、放對位置」:如果提早掌握腫瘤的基因特性,就能避免無效療程與過多副作用,最大化治療效益。Catherine 的經驗正說明了這點:透過基因檢測,她找到了更適合的標靶藥物。雖然腫瘤一度轉移到肺,卻並沒有擊垮她的生活,她依然能在鏡頭前微笑、分享經驗,給予後續病友莫大的啟發與鼓勵。

我們見證的不只是抗癌故事,而是醫學研發如何改寫治療的可能性。 Catherine 的經歷告訴我們,面對癌症,「害怕」與「無奈」都可以被轉化成「行動」與「選擇」。只要醫病雙方充分溝通,善用先進的檢測工具,並持續更新正確醫療知識,二十年或更久的「共存」也能活出風采。

聯絡我們的專家

探索精準醫療的巨大可能性和前途未來。
讓我們一起釋放基因檢測的力量並個人化癌症管理、以獲得最有效的治療。

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