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鱗狀細胞癌病友:陳女士(台灣)

病友故事

2020-10-26

87歲的陳女士經歷多次開刀、藥物治療,面臨下一階段的治療之時,為了降低治療風險,與醫師討論後透過癌安克™癌症基因檢測,得到免疫藥物的用藥資訊。

我87歲的母親,前額上長期以來有黑痣,某天突然長大,我趕緊帶她去看醫師,確診是鱗狀細胞癌第二期,開始了漫長的治療。

癌細胞十分難纏,在治療三年期間開刀三次,從額頭到耳朵及腮腺的皮膚範圍爛到見骨。手術切除左前額3公分大的腫瘤後又轉移到左側腮腺淋巴結,進行輔助放療,在左耳下區域再度復發,需進行廣泛的全腮腺切除術和前哨淋巴結清掃術,而在第三次開刀時,傷到顏面神經。為防堵殘餘腫瘤復發,每兩週打一次標靶藥物,病情仍持續惡化,開始化療,體重持續下降。考量到母親年紀大,經不起一再復發跟手術,用藥要更加小心,因此在與馬維力醫師討論後,決定進行免疫治療,使用每三周一個療程的免疫抑制劑後,腫瘤縮小很多,皮膚恢復良好已無分泌物,體重已上升,每半年做一次MRI檢查已無異狀;並透過廣泛型癌症基因檢測,尋找更多用藥選擇時,也確認她為對免疫治療反應率高的患者,進行了對的治療。

無論是在治療前後,廣泛型基因檢測都具有用藥評估的效益,讓病患與家屬更勇敢安心的抗癌!

Image title

找到基因逆轉病情 精準醫療讓癌友再戰登山極限

台中一名30多歲的陳小姐因生理期不規則至婦科求診,之後陸續出現消化不良、打嗝等症狀,輾轉到不同科別檢查,透過超音波被檢查出肝臟長了腫瘤,情況一度危急被送到急診,檢查發現她並非單純的肝癌或婦癌,而是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瘤第4期,在台灣十分罕見。

由於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與腹部淋巴,子宮與卵巢都有惡性腫瘤,無法透過手術將腫瘤徹底清乾淨,因此醫師決定先採用傳統化療抑制癌細胞,接著透過精準醫療,以癌症基因檢測尋找最適合陳小姐的治療機會。

原本只是大姨媽不順,查出來竟是罕見癌症末期,所幸醫師從檢測報告中發現個案的腫瘤帶有兩種特別的基因突變,更有依據轉換治療策略,決定在第二次療程時採用化療搭配免疫治療。期間她狀況穩定,免疫治療僅出現疲憊、皮膚癢等副作用,經過1年半的療程,身體大為好轉,未來只需定期追蹤即可。

年輕罹癌與基因突變相關高

在癌症治療中,基因檢測扮演重要角色。收案的連銘渝 Ming-Yu Lein 醫師進一步解釋,像陳小姐這類年輕患者罹癌,較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而癌症復發的患者,也代表既有的療法效果不佳,透過基因檢測有機會找到更有效的療法,不僅有助控制病情,並且提升病友生活品質。也提醒病友們,現在醫學在抗癌進展一日千里,即使過去被認為無藥可醫的狀況,都有機會重新找到適合的治療,抱持積極態度配合醫療,一定有機會出現不同結果。

「學會死亡就學會活著」 癌末無懼再戰百岳

陳小姐受訪時也說,「感覺生活像是被按了暫停鍵,所有的目標跟計畫都被迫停下來,這也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原本因為癌症出現腎功能不佳,連走路都十分費力,而今已恢復體況,積極登山訓練,計畫今年攀登台灣百岳。「學會死亡就學會活著」,她說這句話現在看了很有感覺,期盼完成療程後重回職場,並挑戰一些過去從未嘗試的事。

聯絡我們的專家

探索精準醫療的巨大可能性和前途未來。
讓我們一起釋放基因檢測的力量並個人化癌症管理、以獲得最有效的治療。

詢問